5月14日至16日,第14届欧洲先进汽车电池大会(AABC Europe)在法国斯特拉斯堡开幕,贝特瑞携锂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及先进新材料亮相,公开介绍固态电池关键材料研究进展。
“贝特瑞已经实现纳米无机固态电解质SSE的小批量生产,相关行业标准已建立。公司正致力于降低成本、提升当前工艺兼容性。”贝特瑞研究院固态电池项目负责人杨博士在展会上如是表示。
相较主流液态电池,固态电池在能量密度、安全性、充电倍率和循环寿命方面更具优势,被认为是电池技术革新的重要发展方向。在董事长贺雪琴的带领下,贝特瑞较早便开始了在固态电池领域的布局,公司采用氧化物固态电解质、聚合物固态电解质及硫化物固态电解质三条技术路线,助力提升固态电池的安全、倍率性能与能量密度。其中,聚合物固态电解质产品BEP系列定位解决固态电池界面接触差的难题,实现电芯热安全的性能的突破;氧化物固态电解质产品BEO系列产业化进度最快,定位改善电芯的倍率、低温等性能;硫化物固态电解质产品BSS系列是公司最新布局的产品,特点在于成本低,助力全固态电池实现产业化。
近期的市场动态表明,国内固态电池产业化进程在逐步加快。从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数据获悉,2024年1-4月我国半固态电池装车量已经突破GWh。年初至今,关于全固态电池的利好消息亦是接连不断,国内企业相继公布旗下全固态电池产业化进展,政府亦或将投资60亿元牵头推进全固态电池的研发。
上汽集团日前宣布,公司的全固态电池有望在2025年于公司自主品牌实现规模搭载,2026年实现量产。国轩高科表明,全固态电池计划于2027年小批量上车实验,2030年实现量产。广汽集团表示,固态电池已经完成实验室阶段,进入量产应用研究阶段,预计2026年实现全固态电池量产。国盛证券预测,2025年全球固态电池需求量为17.3GWh,2030年有望超200GWh,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65.8%。
结合产业化进程、市场需求以及公司研发进展,贝特瑞在展会上向市场介绍了公司固态电池研究分三步走的策略,助力提供更多材料解决方案。首先,使用纳米无机固态电解质(SSE)来改性正负极活性材料,实现300-330Wh/kg能量密度;其次,发展半固态电池,结合电极涂层、隔膜涂层和原位聚合技术等技术提高电池的热安全性能;最后,瞄准全固态电池,预期能量密度达400-500Wh/kg。